兄弟党刊上的黑龙江
清晨的一场小雨,为炎炎夏日送来阵阵清凉。雨后的哈尔滨艳阳高照,气候宜人。2019年7月15日,作为全国党刊开展“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系列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承办的“砥砺奋进走龙江——2019全国地方党刊龙江行”采访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全国28家党刊编辑、记者共72位同志参加了此次采访活动。在连续5天的采访中,吉林省委党刊《新长征》杂志社的3位记者累计行程4000多公里。耳闻目睹了黑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建设新龙江过程中鲜活生动的奋斗实践,亲眼见证了新时代的黑龙江人在谋振兴走新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了黑龙江人民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记者在采访手记中这样写道:黑龙江在祖国的大北方,无边的大森林,中国的大粮仓,华夏的聚宝盆,百年的大煤矿,文明历史源远流长。70年的征程,70年的奋进,70年的峥嵘岁月,70年的壮丽篇章……
沧桑巨变——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7月的龙江大地,夏风和煦,山清水秀,林茂草绿,沃野千里。经过3天的长途跋涉,采访团到达了黑龙江农垦八五三农场。这是一幅大地的图画,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百万亩良田,稻花飘香,稻浪翻滚。微风吹过,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像是在诉说着三江平原的富饶和丰收。
身处壮观的稻田海洋,记者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黑龙江农垦八五三农场地处三江平原南缘,场区北部为低平原,西临蛤蟆通河,宝清河纵贯场区,河网密布。八五三农场,1956年10月开始组建,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8503部队代号定名为八五零三农场。同年11月,正式命名为八五三农场。所属四分场就是三面环水、一面沼泽、车马难进、开垦难度最大的“雁窝岛”。1961年10月,董必武同志亲笔为“雁窝岛”题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提起北大荒,就会想到八五三,提起八五三,就会想到雁窝岛,雁窝岛成为了北大荒的代名词。”八五三农场党委宣传部张传文同志向记者这样说道。记者此行有幸到访雁窝岛,就是要去深刻学习体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八五三农场: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
在开发北大荒的过程中,开垦难度最大的就是“雁窝岛”。1957年春,时任国务院农垦部部长的王震亲自带领勘察队进入雁窝岛勘察并点燃了开荒的第一把火。在这里,记者聆听到许多当年的拓荒者誓把荒原变良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1957年春节刚过,新成立的八五三农场决定建立四分场。3月,派出了一支由铁道兵老战士、拖拉机手徐维新等12人组成的先遣队进岛建点。全场从3700名复转军人中挑选出来的131名开荒队员冒着早春的冰雪开进了雁窝岛,抢运油料、种子、粮食以及各种物资。
4月24日夜,雷雨交加,狂风卷积着乌云,抢运物资的6台拖拉机在相互救援中几乎同时扎进“大酱缸”,只露出10多厘米高的排气管和驾驶室。就在这危急时刻,刚从首都警卫师转业来的共产党员、包车组长任增学挺身而出,脱掉棉衣,喝了半瓶白酒,潜入满是冰碴的泥水,扒开泥浆,试着用钢丝绳和机车的挂钩连接。几分钟后,任增学探出头来,他满面污泥,嘴唇发紫,浑身颤抖地摇了摇头,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大家伙冲上前去,叫他休息换自己上,任增学摇了摇头,决定再试一次。任增学深呼一口气,一个猛子扎了下去,潜入了冰凉的泥水中。3分钟过去了,大家伙焦急起来,想要拽绳子让任增学上来,就在决定拽绳的一瞬间,泥面起了泡,任增学迅猛地探出头来,跃出水面,挥起拳头大喊:“成功了!挂上钩了!”话刚说完,他就晕倒在了战友的怀里。
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于志峰/摄
这就是广为传颂的“潜水挂钩”的故事。如今,潜水挂钩纪念地已经成为农场和周边地区进行红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当年进岛不久,遇上冰雪融化,机车开荒缺少油料,农场就决定沿着宝清河布满水草、寒柳的河道,从宝清河往下漂运油桶。队长挑选了11名水性好的战士,组成“水上运油队”。其中一名队员就是刚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转业来的罗海荣。这位四川小伙子18岁参军,曾随部队参与修筑成渝铁路,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正参加军事工程学院文化班学习,部队号召开发北大荒,他接连申请了5次,才被批准来到了雁窝岛。
文章来源:《黑龙江医学》 网址: http://www.hljyxzzs.cn/qikandaodu/2021/0313/950.html
上一篇:年第四期幸运读者名单
下一篇:筑牢粮食能源安全龙江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