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美丽的黑龙江畔。这颗明珠,历经黑龙江水经年累月的浸润洗濯,如今变得愈加光芒璀璨。
风雨漫漫七十年,那腾起在江上的细碎浪花,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岸边上那些边疆人在斗转星移间所发生的变化。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当年以捕鱼为业的小渔村,居然会崛起成农垦新城,他们那世代而居的拉合辫马架,会变成高耸的楼房。
那座坚固美观的水泥大桥,取代了那座曾经被时间与河水侵蚀过的破木桥。
这条河,有一个诗样浪漫的名字,叫太阳河。
在它的南岸,有一片占地二十公顷,建有三百栋大棚的果蔬园区。这里产的果蔬,丰富着周边百姓们的餐桌,丰盈着人们的味觉,也丰满着果蔬种植户们的腰包。
当年,一个叫刘文臣的种植户,一口气包下十三栋大棚,全家人在大棚里春种菜,夏种瓜,秋天摘葡萄提子。财富就是这样眷顾着勤奋的人家,靠着种大棚果蔬,刘文臣住上了楼房,还开上了轿车。
深秋时节,广袤的黑土地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隽美画卷:豆铃儿随着金风摇曳,忘情地演绎着丰收的乐章。往日苗条淑美的玉米,也顾不得矜持,忙不迭地露出挂在腰间的长棒槌。那金黄色的稻穗,也谦恭地垂下自己的穗头。倒是籽用南瓜,像大师毕加索画笔下的金色线条,粗犷地、任性地“勾勒”满整个地块。可别小看了它的瓜子,它圆了农场多少家庭的小康梦,又醉了多少边疆人的心窝窝呦!
随着农场土地集约化管理、高科技精准农业种植、全程高效机械化作业的普及运用,农场二十多万亩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勤劳的边疆人与黑土地上的农垦人携起手来,保障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也鼓起了自家的钱袋子。
在波光粼粼的黑龙江畔,有依江而建的一个满达文化公园,这里是人们茶余饭后喜欢去的地方。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耸的、巨龙腾飞金属雕塑,它代表着农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团结奋进,像巨龙一样腾飞的拼搏精神。顺着公园广场向前,有一座雕塑,这是一位身穿战袍,跃马扬刀的将军塑像。这位将军就是清朝时抗击沙俄战功卓越的萨布素。每当提起他,边疆人民都心生崇敬与骄傲,因为大五家子就是他在三百年前屯垦戍边抗击沙俄时开发的一个集垦荒、商埠、屯兵及居住的集聚地。公园的广场,是农场举行各种大型活动的场地,也常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人们在这里载歌载舞,用火辣辣的大秧歌演绎着最炫的民族风。
若你有幸来到边疆,若你再有缘结识几位满、达等民族的朋友,那你舌尖上的欣喜就来了。豁达好客的他们一定会为你打上几尾新鲜的“三花五罗”来,一桌鲜香味美的江鱼宴,一坛本地特产边疆红特曲,就权当为你接风了。
江上早已不见了祖辈的独木舟、桦皮船,勤劳的边疆满达人,把江上的渔猎捕捞与黑龙江水产养殖结合起来,这是他们走向小康的一个新亮点。
隆冬的黑龙江冰封千里,白雪皑皑。但在这厚重的冰雪下面,农场的冬季却暗暗地涌动着澎湃的春潮。边疆人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农垦“特指性”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牢记边疆人民“忠守、尚德、博越、新远”的文化精神,努力地成为北大荒这艘航母上的螺丝钉、压舱石。
缄默持重的边疆人就是这样,在为共和国生产粮食这件大事上,力争做得最强和最好!
文章来源:《黑龙江医学》 网址: http://www.hljyxzzs.cn/qikandaodu/2021/0509/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