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月5日 星期日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黑龙江发力中医药传承发展 将培育建设一批中医

来源:黑龙江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3 10:5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7日讯 近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7日讯 近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升中药质量和促进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等8方面提出26条新举措,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政策内容

  在产业发展方面,《意见》明确,加强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制定野生中药材保护目录和采收规范。优化中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布局。强化中药材道地产区规划与建设,推进规范化、规模化种植,重点支持发展“龙九味”等专品种生产基地。鼓励中医药企业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动定制药园建设。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培育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养生保健机构和中医医养结合项目,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和旅游线路。

  在文化建设方面,《意见》强调,将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完成龙江医派丛书的出版。保护性传承和发扬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民间中医药技术方法,推进中医药活态传承。推进现有黑河、东宁进口中药材指定口岸新增中药材品种。

  为加强人才培养,《意见》提出,将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到2022年,力争我省有1个学科达到国家中医药高峰学科水平,5—10个学科达到国家中医药高原学科水平。建设100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确定100名指导老师,培养200名中医药高层次传承人才。鼓励中医(专长)医师带徒授业,加强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建立能够体现中医药学术传统和服务特点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优秀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

  以下为政策原文:

   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0年6月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建设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2年,争取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基本全覆盖,力争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8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85%的二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中医医院牵头建设医联体。到2020年,每个县建设1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培养至少10名县级师资,推广使用不少于45项中医适宜技术。到2022年,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提供6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5%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提供4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三)丰富基层中医药服务内容。推动中医康复和适老服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研究制定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包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促进在家庭病床、社区日间照料场所、养老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加强国家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和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遴选建设省级中西医协同重大疑难病防治攻关项目,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做优做强针灸、康复、妇科、骨伤、肾病、脑病等专科专病,及时形成可推广的诊疗方案。

  (五)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打造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升级版。到2022年,二级中医医院设立完善的治未病科,3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50%的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保健服务,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健康干预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目标人口的65%,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非医疗)机构。

文章来源:《黑龙江医学》 网址: http://www.hljyxzzs.cn/zonghexinwen/2020/0713/385.html

上一篇:黑龙江高三女学霸被醉驾司机撞倒仍未苏醒,曾
下一篇:黑龙江医药类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