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刚成立,就接到医生对一个患脑部胶质瘤的5岁男孩做二次开颅手术的申请。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成员几次审查研究,决定劝说家属放弃手术。原因是去年男孩曾做过一次开颅术,虽然手术非常成功,但是胶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不易切净,术后易复发。前不久,男孩的病情再次恶化,医生对他的母亲讲明即使做了二次手术,男孩的生命也维持不了多久,而且手术费用和后期维持费用巨大。但是这位母亲执意要给儿子做二次开颅手术。赵主任说:“在这种情况下,院方为其做手术是在情理之中。但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此次手术对挽救男孩生命已无意义,相反生命维持时间越长,孩子的痛苦越大,给这个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就越大,最后人财两空。所以委员会出于以患者利益为第一的原则,在选择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利弊,做出让医生劝家属放弃手术的决定。”
社区代表可参与医疗监督
据介绍,哈医大四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主要由医学伦理专家、法学界人士、社区代表和医务人员等17名成员组成。社区代表都是由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主任担任。医学伦理专家、法律界人士和社区代表加入伦理委员会,将对医护人员的医德进行监督,对患者利益进行维护,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裁定的公证性。
赵主任说:“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费用的上涨、生物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医学伦理学更多地涉及病人、医务人员与社会价值的交叉或冲突,及由此引起的伦理学难题。医学伦理学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给予病人人文关怀的医学理念。伦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查监督和检查生物医学研究、临床重点医疗项目。需有受试者参加的科研项目,开展人工授精技术,进行器官、组织、细胞移植,新技术应用等,各科室都需向委员会提出申请。委员会成员还要通过伦理查房,检查医生是否尊重患者的权利,监督医护人员医学道德,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等。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正规医院都设置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只要医疗行为涉及到老百姓,都必须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伦理查房解除就医尴尬
在哈医大四院记者看到,医学伦理查房小组从不同角度听取呼声后,多方位推进医疗服务人性化改革,医院服务细节上出现诸多变化。医生查房带屏风,可说是伦理查房的一大特点。患者就诊时有了屏风的遮挡,避免了在众人面前暴露隐私的尴尬,特别是那些暴露隐私较多的科室,如妇科、男科、性病科患者的隐私得到最大保护。对患者隐私的保护还体现在,医生询问患者病史、体检时回避不相关人员,不在患者面前分析病例、不在院外讨论病情、患者病床卡上不注明病情诊断内容;特别是改变了直呼患者床号,用“老王”、“李阿姨”等亲切的称呼,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要求医生在抢救、手术、输血等治疗前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特别是新药的临床实验,医生要让受试患者对新药的药理、危害以及不良反应和相关补偿有知情同意权,并对参与新药实验的使用新药和使用旧药的患者都免费治疗。在过去没有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的时候,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对参与实验患者的交代并不详细,也有对实验患者收取治疗费用的事情发生过。赵长久认为,医学融入人文关怀,能让医疗服务更贴心,亦可保护双方权益、缓解医患矛盾。
重视“医学伦理”减少医疗纠纷
赵主任直言不讳地说:“医学伦理委员会既保护了患者,也减少了医疗纠纷。医院内部设立一个保护患者权益的组织,将减少和化解医患间不信任的矛盾。”
各大医院都有手术成功、患者死亡的病例。这样的手术,极易引起医患纠纷。一名88岁的老者患了胃癌,医生向患者家属告知了手术风险,但家属极力要求医生做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但老者年岁过大,术后机能无法恢复,没多久就去世了。患者家属告医生手术不力;一肝癌手术病人,术后复发,家属要求医生再做手术。医生将病人做过肝部手术,腹腔内粘连,再次手术,可能会导致脏器破损,患者可能会因肝功衰竭而死等情况在术前都告诉了家属,但家属仍坚持手术。当医生打开腹腔,胃、肝、膈肌等器官都粘连在一起,医生冒险分开粘连,结果膈肌和胃都漏了,腹腔和胃里的污物流入胸腔,最终患者手术感染死亡,引起医疗纠纷。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章程中要求,疑难手术必须申报委员会审核。各大医院以往引起医疗纠纷的病例,如果当时有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监督、审查,或许就可以避免。
文章来源:《黑龙江医学》 网址: http://www.hljyxzzs.cn/zonghexinwen/2020/100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