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每个时代都有相应的投资载体,这些载体在不同的机构中发挥着各自价值,从古代当铺到后来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的转变见证着时代变迁,这些“金融机构”中研发的“投资产品”在时间的流逝中各有不同结局。
有些人的投资是目光长远,有些人是顺其自然,也有些人是从众尝试,这位张姓老汉的“投资”在64年前曾震惊了许多人,64年后,他的6元钱收益再次引发了社会哗然。
张老汉在1957年投资了怎样的“6元产品”,这件“产品”在64年后又升值多少?究竟是怎样的兑换金额让他的后代目瞪口呆?
一、力排众议的投资股金
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在现代社会已是十分普遍的理财行为,像股票、基金、证券等理财产品都会有相应的增值空间,而在64年前,众人并不熟悉股金的概念,他们将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产品视为虚无缥缈的存在,即使是银行给以保障,仍然有部分人持有怀疑态度。
怀疑的人认为股金购买是一场“有去无回”的骗局,相信的人认为这是可以尝试的投资。张老汉虽非理财达人,但属于后者的他愿意试一试,这种“标新立异”的做法注定要一波三折,他能够得到家人的支持么。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经济百废待兴、急需发展,为了扶持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便在1951年顺势而为推出了农村合作信用社,信用社顾名思义是由农民入股组成的合作金融组织,主要是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由于刚刚结束战乱,农民对于来之不易的钱财尤为重视,坚信“放在自己手里才最踏实”,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老汉坚持“投资”。
这件事发生在1957年,黑龙江一带也相继成立农村信用社,这些机构通过回笼资金来给农民进行种子、农具等农业贷款,为了鼓励当地农民将钱用活,这些信用社不断加大宣传,即使有国家作后台保障,许多人依然笑着不为所动。
在众人持观望态度时,一个姓张的年轻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带着6元钱走向合作社。看到此,许多网友或许会哑然失笑:不就是6元钱么,能得到什么。
6元钱在现代社会或许只是一碗面的钱,但在物质匮乏的五十年代,这6元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600元,能够在农村地区拥有6元钱属于“富裕”家庭。 刚刚拿到工资的小张正想如何处置这6元钱时,就听到了农信社的广播,于是就将钱给到社员,拿到了属于他的“股金证”,许多人看着这张带有公章的纸纷纷大笑:“这个人怕是傻了,用6元钱买一张纸。”小张真的是傻么,事实未必如此。
小张家境不错,他决定将六元钱放入信用社也并非是脑子一热,他做出此举动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试水,家境优渥的他并不缺这六元钱,他想看一下这样的投资是否可行,如果能够通过六元实现翻倍收益,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理财方式。
就算投资失败也不会有大的损失。其次是:国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在中国银行的批准下成立的,几乎不会有风险,村民的顾虑纯属是多余的。综合考量后,他将钱存到了农信社。
二、时过境迁的机构变动
当时的小张二十来岁,作为敢吃螃蟹的第一人,受到了不少“讥笑挖苦”,他不以为然,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回到家中的他顺手将其放到了柜子中,殊不知,这一放就是64年。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席卷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特殊时期由基层财务部门走向了官方干预机构,逐渐丧失了合作金融的初心,1968年,特殊运动在全国横行,农村信用社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许多农民的存款无人管理,成为了无果之钱。
上一篇:2020黑龙江一本院校录取投档线汇总!2021高考志愿
下一篇:黑龙江一足浴店深夜扰民,女技师不修脚门口蹦